|
- 空间作为时间表征:第十二届骏马奖中短篇小说获奖作品解读
- [摘要]海勒根那《骑马周游世界》、李约热《人间消息》、吕翼《马嘶》和苏兰朵《白熊》四部小说集从各自的角度围绕草原自然、乡镇小城、大都市三种不同的空间类型展开书写。在他们笔下,空间不仅仅是物理性的处所,也不仅仅是故事展开的场地,而是同时意味着一整套特定的文化价值、思维习惯、情感结构。在这样的空间与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形象、行为动作、命运遭际紧密相关并互为阐释。四部小说集的空间书写寄寓、折射出时代经验的变迁,也印证着当下中国文学创作现场的某些趋势及特征。
- 李壮
-
全文[ PDF 0.0 MB ] 2021.1(39):5-15 共有 1284 人次浏览
|
|
- 论少数民族文学的社会功能与评价体系
- [摘要]宣传民族政策、讴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少数民族文学的主要社会功能之一,也是少数民族文学评价体系中的一个主要维度。不同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工作主题,使少数民族文学的社会功能更加具体,少数民族文学的评价体系也由此出现转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社会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少数民族文学的社会功能是国家与少数民族文学的双向主动选择。这一中国特色的文学现象只有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特定语境中才得以解释。
- 李晓峰
-
全文[ PDF 0.0 MB ] 2021.3(39):5-17 共有 539 人次浏览
|
|
- 少数民族文学政策的政治基础———论“反对两种民族主义”
- [摘要]毛泽东早在延安的时候就提出,不仅要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在中央青岛民族工作会议上,周恩来专门讲了民族工作中“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问题。我国现行的《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也都明确表示反对两种民族主义。老舍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二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具体讲了文学中的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问题。周扬、陈荒煤等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会议上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国家规制和文学政策中的“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已经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特有的意识形态评价标准。文学艺术工作者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用文学作品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人类的进步。
- 刘为钦 李琴
-
全文[ PDF 0.0 MB ] 2021.4(39):5-14 共有 570 人次浏览
|
|
- 盘古神话辨析:以古代文献为中心
- [摘要]虽然近年来有关盘古神话的新文献陆续被发现,但这些资料也需辨析。《六韬·大明》中的“盘古之宗”实为“磐石之宗”之误,《益州学馆记》中的“上古盘古”也需辨明原委;被广泛引述的盘古“垂死化身”的叙述实际出自《元气论》而非《五运历年记》。挖掘盘古神话,讨论混沌、阴阳等的本土渊源,也不应回避印度创世神话的源头。此外,盘古经过道教改造和利用出现了盘古真人、元始天尊等神仙,南朝以后盘古神话又衍生出丰富的、具有地域特征的叙事和信仰。
- 黄景春 陈 杰
-
全文[ PDF 0.0 MB ] 2021.5(39):5-12 共有 446 人次浏览
|
|
- 庾信《哀江南赋》“胡书之碣”新探———兼论中古民族语碑刻文学
- [摘要]对庾信《哀江南赋》“河南有胡书之碣”一句的解释历来莫衷一是。辨正前人诸说,此句最有可能的解释当为:晋、宋之际,流寓青州的粟特人用粟特文为庾信先世庾云立碑。青州为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之重镇,汉唐时期粟特人的踪迹连续不断,见于传世文献、出土石刻和图像资料。与粟特人一道东传的粟特文,是中古时期一种重要的“胡书”,被广泛使用和传习,而且用于题撰碑铭。“河南有胡书之碣”的记载有力证明了中古时期粟特文碑刻在中原地区的存在。新出土粟特文、汉文双语碑志,为我们考察中古时期民族语碑刻的制作和传播、胡汉碑志文的互动和融合提供了佐证材料,也为中古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
- 龙成松
-
全文[ PDF 0.0 MB ] 2021.6(39):5-15 共有 571 人次浏览
|
|
- 辽金元笔记文献整理述论
- [摘要]辽金元笔记文献数量大,具有独特价值,是未被充分发掘和利用的资料库。全面系统整理辽金元笔记,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笔记”概念的界定,收书边界的廓清,对辽金元笔记存世情况的考察与全面掌握,版本的摸排与梳理,都是必须做好的基本功。而辑佚辨伪等,也是整理中的必修课。辽金元笔记文献有其独特价值也就有独特问题,不同情况的笔记整理中须有不同着力点。整理也是研究,且必须伴随研究,其中有一系列学术问题,需要深入思考。
- 查洪德
-
全文[ PDF 0.0 MB ] 2021.2(39):5-11 共有 552 人次浏览
|
|
- 《真经宝卷》取经故事探考
- [摘要]北京大学古籍馆藏《真经宝卷》递钞本,讲述了唐僧师徒五众历时六年途经番邦十八国,到灵山拜佛求经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该故事不仅上承《大唐西域记》《取经诗话》之遗绪,下启世本《西游记》之规模,还比已知的各类平话系统《西游记》更为完整、丰富,其主体部分应该是取材自明代前期曾经流行的一种取经故事。《真经宝卷》保留了该故事体系的概貌,填补了取经故事演化过程佚失的一环,为研究取经故事的改编与写定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与例证,也为讨论《西游记》的版本流变增添了对照文本。
- 左怡兵
-
全文[ PDF 0.0 MB ] 2021.2(39):12-25 共有 709 人次浏览
|
|
- 民间文学遭遇形式论——普罗普的故事分类方案
- [摘要]形态学通常被视为研究事物结构组成的学说,但事实上,形态学的内涵并没有如此简单归一。歌德承认形态学的根本原则是理念,这种说法影响了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研究,而这历来为学界所忽视。阐明理念是形态学的另一层含义,既是对形态学的再还原,也是对故事形态学在何种意义上是形式研究的一次厘定。
- 周争艳
-
全文[ PDF 0.0 MB ] 2021.5(39):13-22 共有 456 人次浏览
|
|
- 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与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史概观
-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基础,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重视文艺在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下,不同时期的民族政策的制订与实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探讨与深化,共同推进了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的研究进程。梳理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史,从理论思考的总体历程、重要理论研究发展史分类、研究方法论的演变等三个方面,能较为全面地展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的整体状况,概要性地呈现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对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批评理论演变的作用与意义。
- 刘亚娟
-
全文[ PDF 0.0 MB ] 2021.4(39):15-24 共有 771 人次浏览
|
|
- 当代少数民族散文写作的创作理路及其问题——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
-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蓬勃发展,少数民族散文写作的创作理路和艺术样态渐趋多元和广阔。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散文作家开始具备成熟而稳定的艺术风格,在深度开掘心灵维度和积极介入现实的创作路径上,敞开了散文写作的内部空间。但当代少数民族散文在葆有上述优长的同时,亦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憾。尤其在全球化语境和消费文化的裹挟下,当代少数民族散文写作亦呈现出功利化、封闭化和抽象化的倾向。文章通过对第十二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五部获奖散文集的细部观察和探讨,集中分析当代少数民族散文的创作理路及其存在的问题,力图在中正平和的立场中思考当代少数民族散文的普遍性难题与可能性出路。
- 乌兰其木格
-
全文[ PDF 0.0 MB ] 2021.1(39):16-22 共有 652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