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信仰传说的文本定型 —《崔府君神异录》研究
  • [摘要]《崔府君神异录》是记录崔府君身世传说及灵验传说的一部信仰文献,历来为 研究者忽视。目前所知有明确纪年的最早刊本为明成化二十年磁州本,其后屡有增编;迄今所 见七种版本分别来自河北、山西、浙江、陕西等地。《崔府君神异录》涵盖了神灵传说、历代封号、 各地碑记、文人题咏等多方面内容,在崔府君信仰传播和传说演进过程中起到文本定型的关键 作用,也为考察《唐太宗入冥记》《崔府君断冤家债主》等文学作品的产生、流传提供了文献证 据,是研究同类民间信仰文献的有益参照。
  • 程浩芯
  • 全文[ PDF 0.0 MB ] 2022.2(40):164-176  共有 1361 人次浏览
  • 《东蒙民歌选》整理的学术史观照
  • [摘要]《东蒙民歌选》是 20 世纪 50 年代蒙古族民歌搜集整理活动中形成的较具影 响力的学术成果,对蒙古民歌搜集整理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文章对蒙古民歌的搜集 整理进行学术史考察,阐述了《东蒙民歌选》整理过程中所体现的多民族国家话语建构以及学 术思想与观念,检讨了《东蒙民歌选》翻译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当下蒙古族民歌的翻译整 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学术参考和借鉴。
  • 白存良(蒙古族)
  • 全文[ PDF 0.0 MB ] 2022.2(40):152-163  共有 553 人次浏览
  • 麟凤形象演变与东夷之关系
  • [摘要]以麟、凤、龟、龙为内容的“四灵”概念,与历史上的族群关系和文化发展息息 相关。麟凤与龟龙作为祥瑞而各成一组的语言习惯,分别源于东方之夷与中原之夏的象征。麟 凤山居与龟龙水居的特点,是两族早期生存环境与文化面貌的反映。麟、凤作为飞鸟与走兽之 首,标志着它们被视作灵物,这又伴随着崇鸟与崇兽部族分别形成的过程。麟、凤从众多氏族神 话的动物祖先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兽、鸟部族联盟的象征;部族联盟的地理方位居于东方,主 要以狩猎为生,因此获得了东夷的称谓。被视为东夷祖先的太皞、少皞,即是部族形成之后的鸟 族首领;帝俊则是鸟兽部族联盟形成之后的东夷首领。在东夷内部,鸟族地位高于兽族,凤、麟 作为二族的灵物,便相应地产生了主从之分。
  • 何 丹
  • 全文[ PDF 0.0 MB ] 2022.2(40):139-151  共有 1745 人次浏览
  • 知识史与生活史 —口述史研究的理论转向与实践策略
  • [摘要]当代口述史研究没有清晰的学科属性。口述史不能被视作历史书写的补充,而 是具有能动性的知识生产形式,体现为动态的研究面向与实践策略。在口述史的意义世界中, 知识史和生活史的叙事互构、互涉,表征了多元的生活世界本身,是对于生命情态伦理化、意义 化的确证。
  • 牛 乐
  • 全文[ PDF 0.0 MB ] 2022.2(40):127-138  共有 1862 人次浏览
  • 俄罗斯历史学派史诗研究述评
  • [摘要]俄罗斯历史学派上承俄罗斯神话学派、传播学派、历史文化学派和历史比较 学派的研究,下启俄罗斯史诗的历史性研究、形式主义研究和演述传统研究,在俄罗斯民间文 艺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弗·费·米勒为代表的历史学派基于丰富的田野调查资料和历 史文献资料,稽考勇士歌与史实的源流关系,勾勒勇士歌的历时演变轨辙,探究勇士歌演述人在 演述中的艺术创作,其研究范式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赵婷廷
  • 全文[ PDF 0.0 MB ] 2022.2(40):115-126  共有 1936 人次浏览
  • 论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重返草原”主题书写
  • [摘要]“重返草原”是蒙古族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在其动物文学作品中着力表现 的一个主题。他借助“草原—城市—草原”的地理空间转换,在重返草原的呼吁和期盼中传达勇 敢、平等、自由的生命观,追寻信任、爱、忠诚等美好人性,缅怀古老的民族传统文化,更是借重 返草原的隐喻和精神家园的建构、人类生存的哲思,从多方面拓展了文学审美的视域,表现出 独特的叙事价值。
  • 李春喜
  • 全文[ PDF 0.0 MB ] 2022.2(40):108-114  共有 1248 人次浏览
  • 书写新时代乡村社会新格局 —论肖勤小说的叙事伦理及美学经验
  • [摘要]如何书写新时代乡村社会新格局,是肖勤创作的问题导向。在脱贫中体验乡 村社会的生存伦理,在治理中理解基层社会的行政伦理,在日常生活中透视纷繁的家庭伦理, 肖勤的创作描绘了新时代乡村脱贫致富、基层治理和家庭生活的新格局,从而为乡村文学提供 了特定而复杂的美学经验。
  • 张羽华(土家族)
  • 全文[ PDF 0.0 MB ] 2022.2(40):100-107  共有 1839 人次浏览
  • 概念隐喻·梦境叙事·时间修辞 —论万玛才旦小说与电影的三个研究维...
  • [摘要]同为作家和导演的万玛才旦,在文学和电影领域均取得过不俗的成绩。万玛 才旦小说和电影两种文本中出现大量的隐喻符号、梦境的构建以及“相同事件”的复现。文章引 入概念隐喻、梦境叙事和时间修辞的概念,对万玛才旦小说和电影中的具体文本进行分析,以 期探寻万玛才旦小说和电影的内在联系特征。
  • 冯晓临 姚盛仁
  • 全文[ PDF 0.0 MB ] 2022.2(40):92-99  共有 584 人次浏览
  • 吉狄马加诗歌接受研究
  • [摘要]吉狄马加诗歌的接受至今已有近四十年的时间,其间经历了从主题阐释到文 本细读的转变,在被国内的接受主体接受的同时,其诗歌也被国外的批评家和诗人们所关注。 文章对吉狄马加诗歌的国内接受和国外接受二者之间的不同和建立联系的连接点进行综合梳 理和探讨。
  • 李濛濛(彝族)
  • 全文[ PDF 0.0 MB ] 2022.2(40):83-88  共有 1323 人次浏览
  • 在继承中创新:傣族作家母语创作的文体实践
  • [摘要]文章对云南傣族作家母语创作的文体实践的演进发展、表现特征和相关内容 进行了整体性、综论式考察与研究,重点探讨傣文现代诗歌、小说、散文等在本民族口头传统形 式与现代文体观念转型实践影响下的独特发展轨迹,尝试建立傣族母语文学创作独有文体现 象研究的有关范畴。
  • 李 瑛
  • 全文[ PDF 0.0 MB ] 2022.2(40):72-79  共有 1822 人次浏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