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创刊时间: 1983年10月 出版周期: 双月刊 语种: 中文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2-955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1443/I 邮发代号:82-334 国外代号:Q912 国际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电子邮箱:mzwxyj@cass.org.cn 网址:mzwxyj.ajcass.com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注重利用秧歌这一民间文艺形式进行抗战宣传和民众动员。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推动延安文艺团体以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为旨归,着力创作和演绎体现群众抗战生活场景的“斗争秧歌”。以《兄妹开荒》为代表,“斗争秧歌”从抗战时期群众战斗生活中塑造人物形象,运用当地群众语言进行对话,并从细节入手增强演出效果和现场感染力,促使中共政治话语与抗战宣传口号、群众生活语言等话语元素相互融合。随着张庚、艾青等延安文化界人士纷纷投身于斗争秧歌的创作和编演活动,以及鲁艺秧歌队、鲁艺工作团、中央党校秧歌队等文艺团体巡回演出的广泛开展,延安“斗争秧歌”逐渐发展成一场群众性运动,马克思主义文艺话语的生成机制也在抗战局势与现实政治的演进中得以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