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关于本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
文学研究所 创刊时间: 1983年10月
出版周期: 双月刊
语种: 中文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2-955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1443/I
邮发代号:82-334
国外代号:Q912
国际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
总公司
电子邮箱:mzwxyj@cass.org.cn
网址:mzwxyj.ajcass.or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间文学论坛 >> 宏大抒情表层下的隐喻仪式现场———重读纳·赛音朝克图抒情长诗《狂欢之歌》
摘要: | 蒙古族著名诗人纳·赛音朝克图政治抒情长诗《狂欢之歌》素以时空联想著称于世。但我们发现,在其宏大抒情表层下暗藏着一个那达慕仪式隐喻现场。它是一种内敛的意境世界,使奔放的诗行保持着稳定的内部架构。在诗人的联想下,那达慕仪式观礼台变成了祖国大好河山的观景台,缩小了蒙古族社区与浩瀚国土疆域之间的距离,让读者感受到了共时性“四海一家”式的亲近感,看到了自然景象背后新生民族国家形象。这个那达慕仪式深层现场还与全诗“国庆”主题形成叠合,构成双层仪式空间,映射出多层次隐喻关系。具体来讲,那达慕隐喻了国庆,隐喻了人们今非昔比的社会关系,隐喻了从游牧社区走向共和国多民族社会舞台的蒙古族,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审美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
作者: | 乌·纳钦 |
作者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
期刊: | 民族文学研究 |
年.卷(期):页码 | 2015.(5):5-11 |
中图分类号: | |
文章编号: | |
关键词: | 纳·赛音朝克图;《狂欢之歌》;那达慕仪式;隐喻 |
欢迎阅读《民族文学研究》!您是该文第1678位读者! |
您是第第 2408965 位访问者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1102室《民族文学研究》 编辑部
电话:010-85195627 传真:010-65134585 邮编:100732
本系统由北京博渊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电话:010-6336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