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返回民间文学的实践理性起点
  • [摘要]现代民间文学或民俗学学科从德国浪漫派那里获得了内在目的和实践意志,即在把不同地区、不同族群的民间文学或民俗看作手段的同时也看作目的,它们不仅有社会功能,也有自身的目的和价值。对于世界范围的民间文学或民俗学而言,德国浪漫派的实践科学仍然是一项未被充分理解和领会、更没有被充分展开和实现的任务。因此,民间文学的实践研究需要返回学科的实践理性起点才能反本开新。
  • 户晓辉
  • 全文[ PDF 1279.0 MB ] 2015.1(1):21-35  共有 3784 人次浏览
  • 《乌布西奔妈妈》的史诗特点
  • [摘要]《乌布西奔妈妈》是一部流传于满族先世东海女真人中的英雄史诗,构成中国北方英雄史诗带的重要一环,并体现了鲜明的特点:阐扬了集体英雄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表现了浓郁的渔猎文化特色;彰显了突出的女性崇拜观念。她具有独特的传承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在世界史诗园林中独树一帜。
  • 郭淑云
  • 全文[ PDF 1240.0 MB ] 2015.1(1):36-44  共有 3747 人次浏览
  • 作为表演的卡勒瓦拉
  • [摘要]
  • 劳里·航柯 著,刘先福 译,尹虎彬 审校
  • 全文[ PDF 1248.0 MB ] 2015.1(1):45-55  共有 2928 人次浏览
  • 文学人类学源起
  • [摘要]文章以作者主编的一部文学人类学文集为由头,简述了文学人类学在英语世界的一种源起。文章强调,对于此前未能很好沟通的两大学科和领域而言,文学与人类学的打通和互补意味着拓展更为广阔的学术空间,同时也将引发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 菲尔兰多·波亚托斯 著,徐新建,史芸芸 译
  • 全文[ PDF 1252.0 MB ] 2015.1(1):56-65  共有 3702 人次浏览
  • 唐宋古文金代传承论
  • [摘要]金代散文直接承继辽、北宋,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宗欧、宗苏、宗韩、宗庄等不同风潮,其间经历了对宋文、唐文乃至先秦散文传统的比较和选择,有一个由近及远、由儒学到多元的学习和扬弃过程。金代文坛的创作与南宋散文异轨而并驱,进一步稳固了唐宋古文范式,并共同将其传递到元代。
  • 王永
  • 全文[ PDF 1233.0 MB ] 2015.1(1):66-72  共有 5672 人次浏览
  • 元好问对王士禛神韵诗学的影响
  • [摘要]元好问对王士禛的影响体现在多方面。王渔洋对元遗山诗集的批点,对其诗文小说的引用,对其诗的选录和评论,对其济南题咏的欣赏,当然还有对其论诗绝句的效仿,都表明王士禛心目中元好问的重要地位。如翁方纲所论,元好问是王士禛神韵诗学的开端;又如许昂霄所论,元好问是五七言分界说的发端,而王士禛大畅其说;神韵诗学与五七言分界说又互为表里,互相支撑。可知元遗山是王士禛神韵诗学不可或缺的前驱之一。
  • 颜庆余
  • 全文[ PDF 1240.0 MB ] 2015.1(1):73-81  共有 3653 人次浏览
  • 论清末民初蒙古族词人三多的词与词风
  • [摘要]三多作为晚清民初词人,有《粉云庵词》传世。其词先师王廷鼎,所以有“浙西”之味;又入谭献之门,浸染“常州”作词之旨。后又取径稼轩。除此之外,三多还是纳兰性德的忠实信徒。由于转益多师,三多广泛吸取前人的填词经验,形成了自己风流婉媚并爽快豪迈的词风。
  • 李桔松
  • 全文[ PDF 1245.0 MB ] 2015.1(1):82-91  共有 3717 人次浏览
  • 中国戏曲女作家第一人马守真
  • [摘要]迄今所知,女性戏曲作家出现在明代。通常人们认为叶小纨(1613-1657)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戏曲女作家”,其创作的杂剧《鸳鸯梦》刊于明末也就是1636 年。事实上,堪称“中国戏曲女作家第一人”的应是回族作家马守真(1548-1604),她创作了演述王魁负敫桂英故事的传奇《三生传》,该剧才真正是“填补了女性写作戏曲的空白”的首部作品。
  • 李祥林
  • 全文[ PDF 1240.0 MB ] 2015.1(1):92-99  共有 3725 人次浏览
  • 文学的“全球本土化”:中国民族文学研究的社会文化人类学考察
  • [摘要]“全球本土化”所呈现的核心问题具有鲜明的跨文化意味,文化多元主义是当代全球状况的结构性特征。人类的文学是文化的表现,本身也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人类学对于民族文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对人的理解以及对文化整体辨证的观照。“文化翻译”与跨文化比较则是中国多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建构上的内在相通路径。跨文化阐释是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有效策略,而世界文学则是民族文学世界化的最终结果。对于现代人类学思想方法的跨学科借鉴与整合转化,则有助于拓展中国民族文学研究的学术视野。
  • 李娟
  • 全文[ PDF 1237.0 MB ] 2015.1(1):100-107  共有 3673 人次浏览
  • 新世纪中国少数民族电影批评的话语模式
  • [摘要]文章将研究视角聚焦于新世纪中国少数民族电影批评的文本。通过分析发现,不同“场域”的电影批评差异在于:官方话语与学术话语侧重于电影的政治功能及其文化功能,但缺乏对其商业价值的考量;民间话语则关注影片的叙事功能。对于主旋律影片,民间话语常以反讽的态度对权力话语发起挑战,而对于“新主流”电影,民间话语和权力话语日渐趋同,这反过来促使电影创作者开始寻找影片在意义形态和商业价值上的平衡点。
  • 顾广欣
  • 全文[ PDF 1247.0 MB ] 2015.1(1):108-117  共有 2787 人次浏览
 1  2